cn
爱,在国家计划之外–苏联的性生态
这是对前苏联人性生态首次真实的调查:作者和大量的前苏联青年男女深入交谈、调查,描述了一个变革社会对普通人和人际关系的深刻影响,涉及到爱情,性和社会改革诸多方面,是对前苏联人民日常生活的独到体察。
本书表现了在俄罗斯至今仍然存在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对同性恋等“非正常性现象“的排斥。除开这些,佳杰思和塔雅娜·苏弗洛娃(Tatyana Suvorova)的这本书同样也反映了前苏联人,尤其是女性对陋习陈规的反抗。他们的采访是这个国家在道德停滞几十年后,头一次对全社会性生态的调查。
–前西德性学家君特·阿门德特为该书所作的结语
堕胎泛滥,避孕套奇缺,性教育匮乏……前苏联人的性状况问题重重。一位莫斯科女记者和他的西德男同事采访调查了前苏联改革对人民性生活的影响,结果发现,人们依然受到那些清规戒律的禁锢。
–卡雅·格罗格,德国明星周刊前驻莫斯科记者
本书不仅列举了左右前苏联人私生活的条条框框,而且探究了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佳杰思和塔雅娜·苏弗洛娃用他们的勇气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当前往工厂、学校、政府部门进行采访,他们首先要和那些“负责的同志“进行周旋,无论是签字、盖章、电话申请,都颇费周折。不过一旦成功越过这些障碍,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他们遇到的那些年轻的采访对象全都热心而真诚地回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弗拉第米尔·普约夫,前莫斯科新闻报记者
没有硝烟的革命,我在前苏联改革期间的体验
人人都在谈论前苏联改革,不过到底实地情形是怎样的呢?佳杰思以细致入微的笔触讲述了他在工业城市罗斯托夫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体验。他曾和收割机厂的工人并肩在生产线上劳动,也曾和中学生们一起在课堂里求学,跟他们一起去青年人的俱乐部,摇滚歌厅,足球场。他们谈论爱情,性,朋克音乐,重金属,旧习俗和新思潮,总之,20年前的苏联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
如果有人问我要想了解前苏联改革读什么书最好,我会给他推荐两本:一是1987年出版的,当时最伟大的政治家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所写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其中对这个问题从宏观上给出了他全面的理解和阐释;另一本,则是新近出版的佳杰思的这本《没有硝烟的革命》。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展开,表现了改革对青年人生活的丝丝渗透。
–于尔根·库钦斯基,经济学教授,前东德畅销书《和我曾孙的对话》的作者
苏醒的中国–我的旅行印象
1986年,作为走莫斯科路线的西德共产党的第一代表,佳杰思首次踏上中国的土地。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交锋多年后,作者以他个人的视角和经历,引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新鲜和矛盾的国度。
燃情巴西
在中国工作多年之后,本书作者佳杰思选择了足球王国巴西作为他的下一站。他深入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体验着处于激变中的巴西。他并不深藏书宅,而是直面丰富的生活:前往亚马逊河畔的印第安人营地过夜,去位于圣保罗的大众汽车公司打工,甚至选择居住在里约热内卢一处军警和毒枭盘踞的贫民窟之中。当今的巴西已经有一股新兴中产阶级正在崛起,他们的诉求远非足球和桑巴舞如此简单。本书旨在展示一个充斥着暗巷殴斗、富豪酒会、经济飞腾和抢劫谋杀的引人入胜的新巴西。